政策紅利爆發!幼教行業下一個增長點藏在“運動”里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 2 小時。與此同時,多地將課間時間延長至 15 分鐘。這些政策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更充足的運動時間,也對校園體育設施和活動內容提出了更高要求,更為幼教、托育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與思考方向。對于托幼教企業而言,如何順應政策趨勢進行產品創新研發?園所、學校在采購相關產品時又該如何緊跟潮流、滿足需求?本文將深入分析并探討可行路徑,一起來看!
各地學校積極探索體育校園新模式
自 2025 年春季學期起,北京、天津、湖南、河北等多地迅速響應,紛紛出臺具體舉措,各地學校積極探索,一起來看北京、安徽、重慶的校園體育活動:
北京:打造 “能出汗的體育課”
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體育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體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將通過打造“能出汗的體育課”、大力開展學生“班級賽”、促進體教融合等8條舉措。除了保證充足的課時,每節體育課還安排不少于 10 分鐘的體能練習,小學、初中須將“三大球”納入必修內容,確保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掌握至少2項運動技能。各中小學全面開展 “班級賽”,做到 “班班有比賽、人人都參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運動熱情。此外,通過建立學生線上 “健康師” 輔助機制,對體質薄弱的學校和學生實行 “一校一品” 和 “一生一策”,精準提升學生體質健康。
學生在參加北京市延慶區中小學冬季運動會。
圖源: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
安徽:合力為體育師資“開源”
為解決師資問題,安徽省積極動員有體育特長的教師組建兼職體育教師隊伍,同時大量新入職的體育專業教師和優秀退役運動員充實到體育教學一線。中小學與高校緊密合作,高校學生參與實習,為體育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
安徽省阜陽市清河小學開展大課間活動。
圖源:安徽省阜陽市清河小學
重慶:讓學生動起來笑起來
重慶市通過延長課間活動時間,每天上下午各組織一次大課間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 2 小時。同時,搭建多級競技平臺,每年舉辦 150 余項市級體育聯賽和單項錦標賽,還啟動中招體考 “2 + 1” 模式改革試點,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運動選擇。
兩江新區童心青禾小學的學生們下午開展大課間活動
圖源:新渝報
02、政策紅利爆發!體育產品迎來三大創新方向
政策背后,透露出國家對青少年體質健康的高度重視,也為幼教和托育行業帶來三大核心信號:
時間剛性化:課間延長至15分鐘,體育課占比大幅提升;
師資專業化:足球、籃球、排球等“三大球”教師需求激增;
活動多樣化:班級賽、體能訓練、趣味運動成校園新常態。
政策落地將直接帶動園所和學校的產品采購需求升級,以下幾點創新方向企業需重點關注:
1)模塊化運動器材研發
隨著學生運動時間的增加和運動項目的豐富,幼教、托育企業應加大對模塊化運動器材的研發力度。例如,針對低年齡段兒童,設計安全、輕便、色彩鮮艷的小型球類、跳繩、軟質飛盤、模塊化積木等器材,滿足他們在課間和體育活動中的運動需求。同時,結合 “三大球” 教學需求,開發適合幼兒和小學生的簡化版足球、籃球、排球器材,以及配套的訓練輔助工具,如小型籃球架、足球門等。
?益咕大世界大型磁力思維積木
2)智能運動監測產品
借助科技手段,研發智能運動監測產品,幫助教師和家長實時了解孩子的運動狀態。這類產品可以監測學生的運動步數、心率、運動消耗的卡路里等數據,并通過手機 APP 或電腦端進行數據分析,為個性化的體育教學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據。對于托育機構和幼兒園來說,智能監測產品還能讓家長隨時了解孩子在園的運動情況,增加家長對機構的信任度。
?上海黃浦區依托幼兒健康監測與分析平臺,實現幼兒健康數據的動態匯集與安全共享
3)體能與腦力相結合的素質教育產品
秉持 “五育” 并舉的理念,開發融合體能與腦力相結合的產素質教育品。比如,設計帶有數字、字母、圖形等元素的運動拼圖,讓孩子在運動的同時學習知識;或者推出結合音樂、舞蹈的運動課程產品,通過歡快的節奏和有趣的動作,培養孩子的節奏感和藝術素養。
?滄州鑫琦體育器材有限公司兒童體適能訓練器材
在校園體育改革的浪潮中,幼教、托育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企業應積極響應政策,不斷創新產品,為校園體育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園所、學校則需根據實際需求,科學合理地采購產品,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健康成長的校園環境。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于中國教育報、北京教育融媒體中心、安徽省阜陽市清河小學、新渝報、上海發布,產品圖片來源于企業。文/編輯:高永珍